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

鹿港 龍山寺(一級古蹟)

台灣眾多龍山寺是從安海龍山寺分靈出來的。

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,

於隋越王皇泰年間(618年)開始興建,1623年重修,

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已有千年歷史。  

泉州人從明朝末年起大量移民至台灣,

明永曆七年(1653年),安海龍山寺肇善禪師即在台灣鹿港創建第一間龍山寺,

寺中建材多來自晉江,寺中石獅則由晉江師傅雕刻,

而大殿中的「通身手眼」匾額則是複製安海龍山寺。  

[鹿港龍山寺]建築宏偉,佔地一千六百多坪,共有九十九個門,

有戲台、拜亭、正殿及後殿,配有左右廳房,格式是模仿泉州古剎開元寺;

主祀觀世音菩薩。是台灣著名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,目前為國家一級古蹟。

[鹿港龍山寺]在明鄭永曆七年(1653年)時建立,

在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,於1831年修建原本的狹小廟寺而成,並重建多次。

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,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。

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。

  [鹿港龍山寺]佔地一千六百多坪,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,

分為山門、五門殿(含戲台)、正殿(含拜殿)、後殿。

五門殿中門有一對大龍石柱,採用「天翻地覆」法在福建雕刻而成,

即是一龍盤旋在上,另一龍仰舞於下,雕工精湛,極具有價值。 

 [鹿港龍山寺]戲台上方藻井結構,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,

台灣最大的八卦藻井(又叫結網,因為作法就像蜘蛛結網,把斗拱由下往上,

一層層組成圓形空間),共有十六組斗拱搭乘五層,

不用任何釘子,頂心明鏡則彩繪盤臥金龍。

這種做法使得天花板高度提高,感覺莊嚴;

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,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。  

正殿拜亭的看架斗拱,又叫平身科溜金斗拱,

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,以求平衡,是力學與美學的結合。  

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龍山寺改為日本本願寺分寺,

將正殿主祀的觀世音菩薩換成阿彌陀佛,派仁本和尚主持。

日大正十年(1921),後殿大火,於昭和十三年(1938)重建。

現在建築是大火後重建。  

昔日龍山寺有豐富的彩繪與雕刻,現僅能就僅存者一窺其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